弥渡卷蹄、弥渡酸腌菜,大家都不陌生,不过,在弥渡还有一种最具象征意义的美食——寅街黄粉,而寅街啟官营村的寅街黄粉又是当中最正宗的。1 d7 x! O1 }& h2 E( x' V
; I) c5 s6 z3 @: L% e0 M
6 C, I/ L! _7 ~, M! d
寅街黄粉有400多年历史
& _7 e6 [# e' U$ v4 S! K6 s8 u
在弥渡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寅街啟官营村传统工艺制作的寅街黄粉小食摊。每个摊位上摆放着两三张小方桌,小凳子一溜排的摆过去,占地不大,但口味齐全。芝麻油、油辣子、姜蒜末等熟悉的佐料一应俱全,而桌上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各种各样的佐料大约十多种。这么多的佐料,不同的搭配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口感。但吃法却不难。寅街黄粉最常见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稀热黄粉,一种是凉黄粉,稀热黄粉它的颜色是金黄油亮的,然后闻起来有一股大豆的醇香,据说它有“补肚子”之功效,非常适合胃肠虚弱者;还有一种是等这个稀热黄粉冷却凝固了以后,形成凉黄粉,吃起来是有筋有骨,非常的爽。不管是吃热的还是凉的,寅街黄粉的口感都让食客们喜爱有加。顾客刘卫平说:“一直都吃着,应该说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吃这个东西了,哎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在寅街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寅街黄粉有400多年的历史,从明代开始就以色正味纯而远近闻名。而且,民间对寅街黄粉还有“黄粉下酒越吃越有”的俗语。
- F( g E# u% x/ s9 E
* `1 @& i+ X4 L( r; `6 o
黄粉虽小 制作不易
: G9 W( _1 i, h2 Y- [' c 说起小小黄粉的做法,这和它的制作工序可分不开。寅街啟官营村人奎文学10多岁就开始学做黄粉,妻子黄美玲和他结婚后也夫唱妇随,跟丈夫一起以做黄粉、卖黄粉为生。到现在,夫妇俩卖黄粉已经20多年了,不仅有了一批相对固定的食客,对于制作黄粉的工序,也已经非常熟悉。每天一大早,夫妇二人就开始忙着制作第二天要用的豌豆粉。
) i) Z3 e1 D( U! G% n8 K; u2 n 妻子黄美玲说:“做黄粉最重要的就是沥豌豆粉一定要把它漂净,纯纯的要那个白白的粉。”经过过滤之后,每4个小时换一次水,再经过4至5次换水的过程,然后,将其搅拌均匀,白白的纯豌豆粉才算完工。而这只是制作黄粉的开始。黄美玲说:“我们寅街黄粉的特色就是用辣子水,把辣子打成像面一样细,然后做一个可以过滤的小袋子,放进水里去,不停的挤揉,然后把盐巴、辣子水放入准备好的粉里面,混合在一起搅均匀,等锅里的水烧开以后,两个人,一个就均匀的把豌豆粉倒入锅里面,另一个就开始搅,切记不能到猛了。搅完了以后用瓢把黄粉盛到筛子里面。”
- i" r, G- Z. [9 n8 d
经过这些工序之后,寅街黄粉才算出炉。为了保证黄粉的品质,黄美玲家每天3点就得起床开始制作,7点准时出摊。制作黄粉复杂又辛苦,利润也不多,整个啟官营村现在只有不到10户人家还在坚持做。奎学文夫妇一直坚持着,他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为了生计,更重要的是把这门手艺最好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