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弥渡山歌》更是个个会唱,然而对于这首歌,您不一定真的了解,据说它的前身竟是一位70岁老奶唱的悲伤情歌。 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弥渡县城过去曾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而弥渡山歌则是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慢慢养成的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习性。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它就像一部长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和爱憎。 弥渡山歌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是《山对山来崖对崖》,也就是现在广为传唱的《弥渡山歌》。很多没有名字的云南山歌一般都把歌词第一句直接作为歌名,所以《弥渡山歌》的原名叫做《山对山来崖对崖》,这首歌富有节奏性,是一首传唱很广的情歌,我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最早于1984年演唱,著名歌手张也、刘芳、阿幼朵等都演唱过,甚至彭丽媛女士也有唱过。
弥渡的山歌得以向全国传播,首先得益于云南花灯表演艺术家袁留安先生。袁留安先生青年时曾在弥渡县工作,搜集整理了《绣荷包》《十大姐》、《弥渡山歌》等云南经典民歌,得到了著名民歌演唱家黄虹等很多人的青睐。 《弥渡山歌》的前身是云南花灯表演艺术家袁留安先生采风时,在一位近70岁的打草鞋的老妈妈那听来的,但是前身是一个悲调,听起来悲伤沉重,歌词也跟现在的版本大有不同,袁留安先生把这首歌的曲调、节奏加快一倍,用现在这首歌的词填上去,将这首歌录下,得到了著名民歌演唱家黄虹等很多人的青睐,1984年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正式演唱《弥渡山歌》,从此《弥渡山歌》广为流传。 《弥渡山歌》开始的第一个长长呼喊的自由长音咿~~~~~唻~~~~~就是从生活中的音调吸收进来的,表现出了一种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情绪,也表现出了山歌的特殊风格。
《弥渡山歌》中自由延长音的运用,就是按照语调的自然趋势,在语气的停顿处作音乐上的延长。这种延长音的处理有一种语重心长、情意无尽的感觉却没有前身的悲伤之感。 《弥渡山歌》如今已流传了半个多世纪,其音乐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体现在演唱方面被不同音乐家、音乐人改编成众多风格各异的独唱、合唱的版本,还在器乐、舞蹈、绘画等艺术表现方面都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文章综合于网络 图片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