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孔子恰恰处在五千年的一个中间点上,由此有学者说,前2500年的文化,都收在孔子那里,后2500年的中国文化都由孔子开出。由此说来,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