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渡,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大多弥渡人赞同这样解释:“媳妇”就是指“家”。故而,“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其实就是“到了弥渡不想家”的意思。那么,到了弥渡为什么会不想家呢?能吃饱、吃得好,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吧。弥渡人最喜爱的美食,不是腌菜,也不是卷蹄,而是纯手工制作的“寅街黄粉”。# \" M+ G7 N9 T6 `. q& a- y
" n3 x0 l, a8 J
弥渡寅街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寅街黄粉有400多年的历史,从明代开始就以色正味纯而远近闻名。而且,民间对寅街黄粉还有“黄粉下酒,越吃越有”的俗语,充分说明了人们对黄粉的热爱和离不开。在寅街,尽管不少村子都会做黄粉,但唯独啟官营的最为正宗。
% L) d1 y1 J' t黄粉虽然是一种小吃,但制作工序却一点也不简单。
4 t1 {3 @7 S1 s. Q. ]5 b$ z, j g1 x+ Y3 `9 H5 q3 B: a- [
“只有严格遵守制作程序,坚持纯手工,做出的黄粉才最正宗。”做黄粉最重要的是沥豌豆粉时一定要把它漂净。过滤之后,每4个小时换一次水,经过4至5次换水过程,再将其搅拌均匀,白白的纯豌豆粉才算完工。而这,还只是制作黄粉的开始。
F4 N0 E/ b% B- [# y0 M( C5 s" A* F做黄粉最难的一件事是做黄粉皮,每做一张至少要20分钟,很费力、费时。而寅街黄粉最有特色的则是辣子水。- W1 l- b9 K3 Y! |( G. ~
. t; r! y( I6 Y
如今,在弥渡不少地方都可以吃到啟官营传统工艺制作的黄粉,每个摊位上摆放着两三张小方桌,小凳子一溜摆过去,占地不大,但口味齐全。桌子上芥末、芝麻油、油辣子、姜蒜末、葱花、梨醋等各种各样的作料多达十余种,不同的搭配会产生不一样的口感。黄粉最常见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稀热黄粉,一种是凉黄粉。稀热黄粉的颜色金黄油亮,闻起来有一股大豆的醇香,据说它有“补肚子”之功效,非常适合胃肠虚弱者;还有一种是等稀热黄粉冷却凝固以后,形成凉黄粉,吃起来有筋有骨,口感清爽。不管是吃热的还是凉的,寅街黄粉的口感都让食客们喜爱有加。
. w7 Z4 w( X( k
% F! W1 H$ ?, I7 K9 w9 s, N/ I& ?
6 _6 m& M# E6 q+ x3 Q5 F- f
# X0 r. {* _/ ^$ C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