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和新同事吃饭时,他们说之前的老板总喜欢说一句话: 现在的年轻人,娇生惯养,越来越不能吃苦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真的是不能吃苦了吗? 我工作,这边公司的996模式是常态。朝九晚九,每周工作六天,工作时间和强度,真的不算低。 每天晚上9点,还可以看到地铁站密密麻麻的排队人群。 每周日,很多人都是补觉,不然根本无法应对下周的高强度工作。 这是动物凶猛的大城市。 二线城市那些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不亚于大城市。 尤其是没有家庭背景和资源的人,想在公司做到更高职位,需要漫长的布局和经营。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牺牲很多自由时间,放下一部分个人尊严,戴着面具做人,在各种酒局和饭局之间,疲于奔命。 那些落后和贫困地区的年轻人,他们成长的环境更加恶劣,面临的问题更加凶险。吃不饱穿不暖,还有性侵、暴力、疾病等各种问题,如同鬼魅一样,伴随着他们长大。 这些都是很多年轻人要吃的苦,甚至比我们父辈,更加艰难。
02
那为什么长辈,总是喜欢说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吃苦了呢? 比如不愿意去工厂做底层的工作,不愿意干苦活脏活累活。
这完全是观念的落后! 去工厂当普工,月薪5000块,三班倒,机械系地工作12个小时,这样的苦,真的值得吃吗? 没有任何积累和成长,圈子越来越闭塞,知识越来越狭隘,这里既不是培养竞争力的学校,也不是养老的铁饭碗。 去赚工厂的钱,吃工厂的苦,完全就是浪费生命。 这种苦,不吃也罢。 还有办公室压榨新人的加班,把本该自己该做的事,全部丢给他们,一个月两三千块打发,还美其名曰“为了锻炼你”,这种苦,还是少吃的好。 原来,年轻人不是不吃苦,而是不吃不必要的苦。 从不吃苦的工作是幻想,只有吃苦的工作是压榨。
03
为什么父辈“嫌弃”那些不能吃的年轻人?因为在他们看来,吃苦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好像没有吃过苦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可事实是,痛苦≠财富。 长辈们,总是喜欢标榜,他们小时候的生活多苦啊。吃不饱穿不暖,偶尔吃顿肉,就像过年。正是吃了这些苦,才让他们今天的生活逐步好起来,开始忆苦思甜。 但痛苦不是财富,对痛苦的反思才是。 你们没看到的,那些吃不饱,过度劳累的人,到老了一身病痛,还有人直接饿死了。他们不说吃苦好,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开口! 这是“幸存者偏差”带来的偏见。 有更多的人,遭遇苦难以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得抑郁症,自残自杀,报复社会。 我们不该感谢苦难。如果能从苦难中获得反思和成长,那该感谢的,是我们自己。 况且,并非只有苦难,可以带给人成长。读书、交友、旅游,还有许多愉悦健康的方式,让我们受益无穷。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成功,不是没有经历苦难,恰恰是经历的苦难太多。 你考上了清华,却因为家中父亲重病,凑不上学费辍学打工; 你有一个极好的投资机会,却因为四处筹不到钱,白白损失100万; 你的公司刚步入正轨,却因为跟老婆闹离婚,没有精力打理……
不要相信那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之类的鸡汤。那些历经苦难,获得成功的人只是极少数。因为非常励志,所以媒体报道得非常多,造成出身低、过程苦,才能获得成功的假象。 还有无数位家里支持,一路顺风顺水的成功人士,隐藏在我们身边,不为人知。
04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不要沉浸在吃苦的假象里,用日复一日的忙碌麻痹自己,活在年轻人就该吃苦的假象之中。 如果世界已经把你弄疼了,那么请对自己好一点。 不该吃的苦,就别吃了。 来源:行者三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