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花,盘踞在墙角。在西方,用来形容舞会上没有舞伴,形单影只的人。电影《壁花少年》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电影的男主角Charlie,生性害羞,但喜欢阅读和写作。高中入学第一天的文学课上,博学的他明明对老师的提问胸有成竹,却只是低头不语,自己在笔记本上悄悄写下答案。
西方电影喜欢把镜头对准这种角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壁花”特质的人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经历过一场为时三个多月的校园霸凌。它确实对我造成了影响,细节不再赘述。从那之后,我变成了一个稍稍有点社交恐惧的人。每当置身于人群之中或是走在路上,我总是会觉得自己在被别人的目光审视,没有自信,害怕交流。 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壁花少女”。 与此同时,我的父母仍然觉得我开朗阳光,总是跟我讲我小时候“能言善辩,会在小区里的长椅上,站着给别的小朋友们讲故事”的事情。 在现实中呢?我只能眼看着其他真正开朗阳光的伙伴,在聚会时一呼百应。而自己在灯光照不到的地方,手足无措,欲言又止。
在聊天软件普及之后,这种情况也越发变得严重了。 别人回微信论秒,而我回微信论小时。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总是要在对话框里打出三种表述方式。几番斟酌之后,全部删除,光标回到开头,重新敲下“好的”,或者是“嗯”。 为什么明明没有时间,还要答应别人的求助?因为怕呀。 为什么明明自己已经累的要死,却还要答应同事的邀约?因为怕呀。 为什么明明喜欢一个人喜欢的不得了,却又连跟对方聊天都不敢?因为怕呀。 我相信这种恐惧不是我独有的。当足够幸运的人,享受着“会说话”这个奢侈品,一朵朵壁花,如你如我,只能在黑暗的角落里等待开放。 肯定有人会问我们到底在怕什么。因为怕被误解啊。 也不是没有努力过,只是在好几次鼓起勇气表达之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所以就开始安慰自己: 嗯,不会说话大概真的是一种天生缺陷吧。
一方面,我们总是渴望被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暗自决定下次一定要让言语遵从自己的内心; 另一方面,我们又在面对交流时手足无措,惶恐逃避。误解,是一座布满迷雾的森林。在逃出森林的过程中,迷失的往往是“自己”。 因为失去了“自己”,所以我们柔软又易碎。 因为想要被喜欢,所以我们成为了“好说话”的人。 因为“好说话”,于是我们任由自己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我们从来都是最好的倾听者。在“好说话”这件事情上,我们真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功力深厚。 但是,我们总是只能自己化解心里的秘密和痛苦,就像壁花在阴冷的角落里开放,我们也只能被敏感逼入生活的墙角罚站,眺望着有亮光的另一边。 这,就是“好说话”的代价。
廖一梅曾经说过:“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爱是好东西,但就算我们拥有了爱,也不一定能让我们避免孤独。而我们终此一生,就算寻不到爱,也要冒着可能会伤痕累累的风险,拼了命地去寻那一份了解。 其实,遇到了解并不难,难的是找到让自己更容易被人了解的方式。 就像孤岛只见过海浪,还未遇到船只靠岸鸣笛。我相信我们不是注定要孤独一生,只是还没有找到和其他孤岛连成大陆的方式,拥有跨越黑暗夜晚的勇气与能力。 黄执中曾经说: 为什么人需要表达?因为人想接触人,想了解人,想关心人。说话这个命题,从来都与人这个字息息相关。 没有人应该是一座孤岛,我们应当是一艘远航的帆船。“好好说话”,是船的船帆。 好好说话的真谛,是了解他人,同时帮助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 你还在寻找能够了解你的人吗?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读那么多了大道理,却依旧害怕开口。处不好关系、委屈了自己。 来源:东七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