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娇娇42 于 2024-9-27 15:24 编辑
朵祜村,隶属于寅街镇,距弥渡县城29公里,距寅街镇政府所在地19公里。村落四周群山环抱,东望寅街镇勤劳村,西邻巍山县南诏镇自由村,南毗寅街镇瓦哲村,北接弥城镇高坪村。 朵祜村号称“黑龙之乡”,有“千山万山不及朵祜山”的说法。朵祜山川秀丽、景色宜人、资源丰富,有天然的矿泉水、名贵的中草药,还有各种各样的珍贵动植物、明代银矿洞和老银厂遗址。朵祜山山有宝藏、箐箐出清泉、到处鸟语花香、松声涛涛、四季分明。
朵祜彝族乃世居土著民族,对先辈祭奠崇仰丁郎刻木祖公树,历代沿袭至今。朵祜彝族的先辈始祖姓名均无文字可考,只知道祖先李必宽、李必仁兄弟俩的家族,古传原居大庄营。明朝初年,李氏家族率家人逃离到深山躲避隐居。历经几代人的发展,人丁兴旺,取村名“躲古”,意为躲避、躲祸。后来更名“朵祜村”,由一个县官所取,意为多福、多富。
朵祜村(自然村)现有1158人。2016年12月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3月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今的村中央打歌场,据说曾是南诏的演武场,也是当年李氏家族祖先原居地。为了纪念前人,如今打歌场成为朵祜彝族集会、娱乐、活动的场所,每逢过年过节,都要在此举行踏歌、舞龙等活动。 接骨名医李桐 据1988年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云南地州市县概况,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册》记载:李桐(1894年—1974年),彝族,弥渡寅街朵祜村人。原五一公社医院外科医生。平生治愈筋伤骨折者不计其数,被誉为“接骨神医”。李桐对患者不分贫富贱,一视同仁。曾数届当选州、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彩凤 李彩凤,女,(1943年—2022年),彝族,弥渡县寅街镇朵祜村人。李彩凤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她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云南省百名传统文化突出人才”“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大理州民间文化艺术大师”等称号。 李彩凤自幼喜爱花灯及民间山歌,她无论在打歌场、火塘边、田间劳作都能出口成调,演唱淋漓尽致,她的民间演唱技能有相当深的功底,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间老艺人。早在1958年就参加大理州三月街独唱《弥渡山歌》荣获二等奖。先后到祥云县,驻弥部队及当地城镇演出30余场次,深受观众的喜爱,她在当地村寨山歌对唱中无对手,被称为“调子客”“歌后”等。曾两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在专题片《小河淌水的地方》演唱《小河淌水》,专题片《弥渡行》中演唱《放羊调》,专题片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00年昆明市花灯团到弥渡采风时为他们演唱了传统花灯曲调《赶马调》等歌曲,至今老人的各种曲调取之不尽,是一个当地不可多得的、极有影响的老艺人。
“云南省百名好支书”李华昌 李华昌,1969年生,现任朵祜村党总支书记。1996年被组织选调到朵祜村公所担任文书,2007年被全村党员及群众推举为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03年开始,先后当选为弥渡县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和大理州第九届、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在此期间,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让朵祜村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是李华昌一直以来的愿望,也是他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履行的任职诺言。这个正直、敢闯、有担当的彝家汉子带领彝族群众走上了改天换地、勤劳致富的幸福路,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称赞。先后荣获“云南省百名好支书”“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大理州星火示范科技带头人”“大理州优秀人民调解员”“弥渡县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地名政策小知识(节选)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存在问题的,应当及时提出整改建议,下达整改通知书,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对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有关责任人员,必要时可以采取约谈措施,并向社会通报。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等情况进行评估。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处理。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批准机关违反本条例规定进行地名命名、更名的,由其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对该批准机关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批准机关不报送备案或者未按时报送备案的,由国务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通知该批准机关,限期报送;逾期仍未报送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文图 |县民政局
|